科教之窗

能动学院豆斌林教授团队化学链分解水制氢取得研究进展

2021-05-251816编辑:张新妍摄影:

近日,能动学院豆斌林教授团队研究采用溶胶凝胶制备成功多孔铁基载氧体,通过增强载体与负载镍铈金属粒子间的相互作用,提高其活性和稳定性,实现了化学链750℃分解水直接制氢,同时分解生物甘油产生合成气。该研究开发了高性能廉价多孔铁基载氧体,揭示了载体与负载金属颗粒之间的作用机制,提出了氧化还原分解水制氢耦合催化分解制合成气的化学链新方法。研究工作于近日以题为“铁铈镍载氧体化学链劈水耦合生物甘油分解共制氢与合成气”(Co-production of hydrogen and syngas from chemical looping water splitting coupled with decomposition of glycerol using Fe-Ce-Ni based oxygen carriers)发表在《能源转化与管理》(Energy Conversion and Management)(中科院一区,SCI影响因子8.208)上,第一作者是能动学院硕士研究生罗川奇,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上海市科委项目的资助。

我国3060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加速氢能快速发展,氢能吸引世界的关注和投资,到2021年初,已有超过30个国家发布了氢能路线图,工业界已宣布了200多个氢能项目和雄心勃勃的发展计划。要发展氢能,首先是研究开发不使用化石原料,不排放CO2的可持续制氢方法。水是自然界含氢最丰富的物质,但水的直接分解需要很高的温度,过程中需吸收大量的热,能耗和成本较高。采用载氧体化学链直接分解水,可以降低温度,水分解的氧气参与载氧体的氧化反应,不存在高温气体分离问题,如果能与生物质分解制合成气耦合,则有望成为可大规模利用、不产生温室气体且有经济性的制氢同时制合成气的方法,目前主要的研究方向是寻找能在较低温度分解水的载氧体氧化物体系。本项研究具有重要开拓意义和应用价值。

论文链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196890421003423



供稿:能动学院